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6篇
  免费   2324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耳鼻咽喉   316篇
儿科学   272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1302篇
口腔科学   252篇
临床医学   2735篇
内科学   1904篇
皮肤病学   179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885篇
外科学   1924篇
综合类   618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560篇
眼科学   272篇
药学   2684篇
  22篇
中国医学   2334篇
肿瘤学   102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858篇
  2020年   748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621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818篇
  2014年   1177篇
  2013年   1427篇
  2012年   1976篇
  2011年   2068篇
  2010年   1979篇
  2009年   1776篇
  2008年   1805篇
  2007年   1767篇
  2006年   1550篇
  2005年   1122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724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505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对毒胡萝卜素内酯(Thapsigargin,Tg)诱导人结肠癌系HT29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时内质网结构变化及相关分子GRP78和CHOP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T29细胞后,将细胞分为4组:①空白细胞组(Control组):细胞不做任何药物处理;②细胞模型组(Model组):采用1μmol/L Tg诱导HT29细胞建立ERS模型;③黄芪多糖低浓度组(AP-L组);④黄芪多糖高浓度组(AP-H组)。CCK8法检测黄芪多糖对HT29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内质网结构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ERS时GRP78、CHOP mRNA表达情况。结果黄芪多糖浓度分别为1、10μg/mL,且分别作用HT29细胞12、24、36、48 h时,细胞存活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对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透射电镜观察Control组内质网结构呈网膜状结构,网膜腔不扩张;Model组内质网形态迥异,大小不一,呈空泡状改变,部分可见融合成簇现象;AP-L组内质网网膜腔扩张程度减轻,空泡体积减小和数量减少;AP-H组内质网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呈网膜状结构,可见数量较少,形态较小的空泡状结构。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Model组比较,AP-L组和AP-H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均减少(P<0.05);与AP-L组比较,AP-H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抑制Tg诱导HT29细胞发生ERS,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RP78和CHOP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出生胎龄对学龄前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来自安徽马鞍山市、浙江台州市、江苏扬州市的25 254例学龄前儿童纳入研究。根据所纳入儿童的出生胎龄,分为早产儿组(2 760例,胎龄28~36+6周)、早期儿组(6 005例,胎龄37~38+6周)、完全足月儿组(16 489例,胎龄≥39周)。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对儿童进行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评估。结果 早产儿组的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等5个能区的神经行为得分较完全足月儿组低(均P < 0.05);早产儿组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4个能区神经行为得分较早期儿组低(均P < 0.05);早期儿组各能区的平均分值与完全足月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父母亲教育程度等混杂因素后,胎龄与5个发育能区(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 出生为早产儿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较出生为完全足月儿和早期儿的儿童低,而出生为早期儿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与出生为完全足月儿的儿童无明显差异。胎龄是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利用蝉拟青霉对黄芪进行发酵处理,探究发酵后所得菌质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及其抗高尿酸血症活性。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NaNO2-Al(NO3)3比色法、酸碱滴定法对黄芪及黄芪发酵菌质中多糖、总黄酮、总酸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氧嗪酸钾盐诱导高尿酸血症(HUA)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菌质(150、300 mg·kg-1)组、黄芪(150、300 mg·kg-1)组及苯溴马隆(20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分别对大鼠血清中的尿酸(UA)、肌酐(CRE)、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黄芪药材经蝉拟青霉双向发酵后,总多糖的含量显著升高,总黄酮的含量显著降低,总酸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UA、BUN、TC、TG、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及黄芪发酵菌质组大鼠血清中UA、BUN、TC、TG、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且菌质组效果明显优于黄芪组。结论:黄芪经蝉拟青霉发酵后有效成分含量发生较大变化,所得蝉拟青霉/黄芪双向发酵菌质具有良好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翻修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对7例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进行翻修治疗。男4例,女3例。年龄17~78岁,中位数52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左侧4例、右侧3例。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A1型1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1例。初次手术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5例、髌骨环固定2例。初次手术至本次翻修手术时间2~11个月,中位数6个月。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测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Bostman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其中4例辅助应用"8"字钢丝减张固定,3例采用髂骨植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0个月,中位数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中位数14周。Bostman膝关节评分,翻修术前13~17分,中位数15分;翻修术后1年25~28分,中位数27分。膝关节活动度,翻修术前90°~110°,中位数95°;翻修术后1年110°~135°,中位数12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可根据其骨折类型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必要时行髂骨植骨、辅助应用"8"字钢丝减张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含药脑脊液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酶消化法提取原代BMECs,并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OGD/R组,通窍活血汤(TQHXT)组(20%),尼莫地平(NMDP)组(10μmol·L~(-1)),卡博替尼(BMS)组(1μmol·L~(-1))和合用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在氧糖剥夺2 h后迅速复糖复氧24 h进行OGD/R造模并分组给药。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BMECs,观察OGD/R损伤大鼠BMECs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并检测细胞跨膜电阻(TEER)值变化。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活性氧(ROS)荧光强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凋亡,观察血管新生标记因子CD34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Z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GD/R组细胞皱缩、变圆,细胞TEER值和细胞中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中NO,LDH及ROS水平显著升高,tPA含量显著降低,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中CD34有所表达,VEGF,FAK和Paxill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1);与OGD/R组比较,TQHXT组细胞损伤明显改善,细胞TEER值和细胞中Z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中NO,LDH及ROS含量显著降低,tPA含量显著升高,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细胞中CD34表达增加,VEGF,FAK和Paxill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5,P0. 01)。结论:通窍活血汤含药脑脊液对OGD/R损伤大鼠BMECs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VEGF/VEGF受体2(R2)/FAK/Paxillin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肺部磨玻璃结节(GGO)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494例患者的NLR、PLR、LMR,其中浸润性腺癌176例,微浸润性腺癌150例,腺体前驱病变117例,良性病变51例。仅收集到150例浸润性腺癌、127例微浸润性腺癌、95例腺体前驱病变和45例良性病变的血清CEA数值。分别比较各组之间的NLR、PLR、LMR、CEA。结果:腺体前驱病变组的NLR(2.32±1.59)较良性病变组(1.82±0.64)高(P<0.05)。肺腺癌组的PLR(141.19±53.14)、腺体前驱病变组的PLR(145.94±51.92)较良性病变组(124.90±37.04)高(均P<0.05)。肺腺癌组的CEA [1.83(1.18, 2.73)ng/mL]较腺体前驱病变+良性病变组 [1.49(1.03,2.08)ng/mL]高(P<0.01)。浸润性腺癌组的CEA [2.14(1.29,2.92)ng/mL]分别较微浸润性腺癌组 [1.67(1.09,2.43)ng/mL]、腺体前驱病变组 [1.46(1.03,2.06)ng/mL]、良性病变组 [1.53(1.00,2.10)ng/mL]高(P<0.05)。结论:全身免疫炎症指标在早期肺腺癌,甚至是腺体前驱病变阶段就开始发生变化,血清CEA在早期肺腺癌就开始发生变化。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恶性病变,从而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7.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每周3次往返医院,常规行血液透析治疗。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疫情爆发,在区域封控情况下,总结疫情期间血液透析中心管理与规范,提出治疗关口前移、血液净化专项人才储备方案和人员动态气泡式管理模式,落实动态防疫防控策略、病区精准化管理和突发闭环管理等工作。在完善中心工作的同时,建议强化多中心协作以构建市级血液透析患者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探索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治疗模式,以期满足疫情爆发区域封控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需求及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愈疡膏贴敷神阙穴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愈疡膏贴敷神阙穴加美沙拉嗪片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膏贴敷神阙穴加美沙拉嗪片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疗程为90 d。评价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综合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4.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可降低血小板计数、血清钙卫蛋白、IL-17F。治疗组IBDQ量表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愈疡膏贴敷神阙穴配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活动,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妇产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和操作性均很强的学科,对医生临床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格外严格。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其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全面、规范的临床技能培训,有利于切实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是培养合格妇产科专科医师的必经途径。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为例,讲述了该院从目标体系、过程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4个方面出发,探索构建适合专科医院特色的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该体系,以期不断提升妇产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有效增强其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Nobelclinician软件引导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磨牙缺失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手术的86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上颔窦内提升术;观察组:在Nobelclinician软件引导下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术,两组均使用nobelreplace种植体种植。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及种植体周围组织情况[包括术前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骨高度(Bone height of the maxillary sinus floor from the alveolar ridge,RBH)、术后6个月新骨获得量、术后1年垂直骨丧失、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X片检查结果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RBH、PPD及术后1年垂直骨丧失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新骨获得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种植体存留率(100.00%)与对照组(94.55%)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均结合良好,术后1年均已生成新的上颌窦底壁。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belclinician软件引导上颌窦内提升术能够降低垂直骨丧失量,增加新骨获得量,有助于提高磨牙缺失修复的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